您現(xiàn)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資訊 > 行業(yè)資訊 >

花滿譚家莊——拜謁子巖山房主人孫哲老師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20     發(fā)布人:本站     點擊:
周末,在淶源縣蓮花峰小鎮(zhèn)避暑。接到娜子妹妹電話,相邀去看住在山村寫生修身的孫哲老師,正合我意,欣然應(yīng)允。
 
 
      立秋翌日上午九時,驅(qū)車到淶源北高速口會合。心情激動,走得匆忙,駕駛證、身份證、工作證竟都沒攜帶。交警好像火眼金睛,下高速前竟直攔下盤問,我也不慌不忙,如實回復(fù)。電子查詢,證件并無瑕玼,但還是執(zhí)著地要求罰款50元,1分就不扣了。諾,不再申辯,只是難解,政府一再提倡適應(yīng)形勢的電子政務(wù),為何有些職能部門竟死抱著紙質(zhì)版的證件不放?
 
     下高速后,娜子頭車,風馳電掣般急行。
 

 
      穿過一兩個小村莊,便在鄉(xiāng)間的林蔭道行駛。柏油路,很好走。一段很長的青紗帳,讓人想起電影《紅高梁》,只是兩側(cè)縱深翠綠的不是高梁,而是正處于結(jié)果灌漿期的玉米。第一次駕車在這樣的幽徑通行,小心翼翼,生怕“大姑娘鉆進青紗帳”又突然折身出來咋辦?還好,已經(jīng)通過青紗帳,馬上是蜿蜒曲折的山路,坡不算陡,壁也不峭,下面的景色還是很美:幾叢山林,在布滿青草的丘陵上格外醒目,幾條溝壑穿插其中,極具高山濕地風光。
 
       后來的一段路,則像到了黃河石林。黃色的砂礫巖鬼斧神工,雖無千姿百態(tài),卻也陡崖凌空,雄渾偉岸。
 
       約四十分鐘的車程,終于來到了目的地——淶源縣金家井鄉(xiāng)譚家莊村。
 
 
      三轉(zhuǎn)兩拐上了一個坡,已然見孫哲老師滿面紅光、笑臉相迎。握手寒暄后,便暫別,想先在這個小山村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。因為,一進村,我就被遍地的花花草草深深地吸引了。
 
       譚家莊不大,依山而建,隨坡就勢,顯得錯落有致。無論你走到哪,都會被各種花草簇擁著。莊稼人的門前屋后,墻角路邊,甚或是木柴垛子上,都長滿了花。村中最多的是格?;?,這種在藏語中意為“幸福”的花朵,正代表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再一種就是菊科類,它們正值盛花季:萬壽菊雍容華貴,金光菊羞羞搭搭,松果菊昂首怒放。其它如色彩斑讕的八寶景天、潔白無瑕的圓錐繡球、栩栩如生的老虎耳朵、姹紫嫣紅的千屈菜、黃艷欲滴的金娃娃、婀娜多姿的野豌豆、勾肩搭背的牽?;ǖ鹊?,都在陽光下、微風中旁若無人地搖擺著,展現(xiàn)著,釋放著。這些花映襯著或古老的石墻,或悠悠小巷,或別具一格的庭院,或現(xiàn)代化的廣場,讓人在歷史長河中穿梭。頭頂上的人家偶爾有幾聲婦女孩童的對話,才把我從虛幻的夢境中拉回到現(xiàn)實。
 
 
       迎面走過來同行的幾位書畫界老師:李志、寒公、金永學(xué),原來,他們同樣被小山村的美吸引了,禁不住亦出來“采花”啦!
 
       返回孫哲老師的住處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個普通的農(nóng)家院在大師的整飾下,已別有洞天。院落及房體外墻粉刷成高梁紅色,院門外是畫有迎客松圖案的影壁,紅柒大門旁是福字。院子不大,很整潔。三間北房,正面白磁磚,東西兩間廂房。北房門框西邊上題有“子巖山房”橫匾額,不大,但遒勁有力,一看便知是金永學(xué)老師極具個性的字體。北房中廳為畫室兼客廳,西屋為主人臥室,東屋為大通鋪客房。三間正房墻壁上掛滿孫老師最近一個時期創(chuàng)作的代表作品。
 
 
       有將近一年多沒見孫老師了。
 
       去年,只聽聞孫老師做了個小手術(shù),一直休養(yǎng),會客很少,也就理解,不再打擾。見面才理解個中原委。
 
       選擇譚家莊做為休養(yǎng)寫生基地,一是跟這里熟悉,二是山村的空氣環(huán)境都好,三便是花了。不但村中有花,爬后山上去,就是空中草原。這對擅長大寫意花鳥的孫老師來說,真是很好的選擇。
 
      為什么叫子巖山房呢?這里面就蘊意深刻了。村外不遠處有一佛寺,名曰紫巖禪寺,即懷敬意取諧音“子巖”。又因房屋東靠山,石基,稱山房貼切不過。安住于此,遠觀浮華漸隱空門,聽佛經(jīng)回蕩掩紅塵,頗有月影松濤含道趣,花香鳥語透禪機,前臺花發(fā)后臺見,上界鐘聲下界聞的意境。
 
 
       按孫老師自己的說法,子巖山房,是他人生的另一個起點。也是他在藝術(shù)之路上勇攀高峰的另一個起點。自此后的畫作,均無原“碣石公”落款,而是子巖山房??芍^脫胎換骨。更上層樓。
 
      生命中,每一次小小的變故,亦是讓人涅槃重生的契機。它如一腳急剎車,讓人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(nèi)心,修正過偏或過快的步伐,將欲念放空,順應(yīng)自然本色的純粹。去年手術(shù)后,孫老師對社會、對人生、對世界觀更明晰,更透徹。既要參透“竹影掃階塵不動,月輪穿沼水無痕”的內(nèi)涵,又不逃避,“直掛云帆濟滄海,長風破浪會有時”。實際上,這些思想,都直接反映到了孫老師最近的畫作上:既有山花的默默無聞,又有枯木逢春的頑強;既有低頭不語的喜雀,又有引頸高歌的公雞;既有模糊的層巒疊嶂,又有紋理清晰的巖壁。。。。。。
 
 
      交談中,明顯感覺他在執(zhí)著、慎獨、參悟,他在尋求一種境界。在現(xiàn)實和虛無之間,在凡塵和靜土之間,尋找著平衡。加之一向低調(diào)的孫老師早有禮佛之念,看過了太多世事間令人心神俱碎的欲望喧囂,逐漸參透了生命看破是無常的輪回。于是在天地間覓得一方安寧,寄情山水間,凡塵了自然。日日聽風、觀山、悟道。用心做筆,去感受春日暖陽的慈悲與博愛,夏日云朵的舒卷與萬變,秋季溪水的湍急與婉轉(zhuǎn),冬季寒山的蒼勁與不屈。品四季流轉(zhuǎn),如人生輾轉(zhuǎn)。于興致盎然間書畫寫十方,于浮生偷閑時品茶參佛陀。真是一念放下,萬般自在!
 
 
      交談中,娜子妹妹的一桌子豐盛菜肴已然備齊。有院中剛剛搭起的陽光棚下,與幾位老師推杯換盞,我和金老師直喝得酩酊大醉。我是醉后睡不著,愛觀查。
 
      老金臥于客房大通鋪,我特意去看一看。這位書法篆刻家,做人做事樸實無華。。一看,樂了,睡姿如子巖山房書體中的“子”。何為子?古語云,子本“陽氣動,萬物滋”之稱。所以,子巖之名有另一層面的含義。
 

 
     李志老師好酒量,“麻雀李”是社會上畫界的小稱呼,一直不爭不搶,“善者不辨”,是為大家。
 
     寒公老師不姓寒,本名張運雪,寫意花鳥行家。幾杯酒后,臉紅紅的,憨厚可掬,又長須,極像關(guān)公。
 
      都是孫老師的朋友,酒后不免有所表現(xiàn),好的天氣,好的地方,好的心情,好的子巖山房。當時,我竟想也表現(xiàn)一下,但,面對這些書畫界大師,我竟一無所長,只能認真記錄。慚愧。來日方長。學(xué)習。努力學(xué)習。
 
 
      人只有在思想碰撞中才能升華。人也只有在社會活動中才能更有意義。愛因思坦說過,任何天才不能在孤獨的狀態(tài)中發(fā)展。
 
      鬧中取靜。我們不要絕世的孤獨。
 
     謝謝子巖山房,謝謝孫老師。
 
原創(chuàng) 夏紅星  蝦行蝦攝